护肩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肩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林口县古城镇四村新老办法双管齐下促农民增收《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12 17:19:17 阅读: 来源:护肩厂家

林口县古城镇四村新老办法双管齐下促农民增收

林口县古城镇四村采访记

积雪还覆盖着大地,林口县古城镇四村村民董勇却已经为即将开始的春耕生产忙碌起来,买种子、化肥、检修农机……“刚联系妥了30多个人,农忙时会过来帮忙。”董勇承包了村里600亩土地,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在古城镇四村,像董勇这样的庄稼把式就有十多个。

距林口县城仅十余公里的古城镇四村,全村耕地面积9000亩,人口3072人。“以前我们每家每口人只有两亩半地,也就是年吃年用了。”董勇说。农民要增收如何才能解开“人多地少”这个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老手段,减少农民、增加非农收入、降低农业风险是新办法,要新老办法双管齐下。”古城镇四村村支书王文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早在21世纪初,村两委班子就在为村里的经济发展而犯愁,人多地少,靠种田和山地,村民们想致富,几乎不可能。怎么办?”王文斌说,当时,林口县的劳务输出搞得正风生水起,为此,村两委班子发动全村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动员,通过党员带动,当时村里形成了外出打工的一波小高潮,先后有1500余人外出打工,他们在外出打工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也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为后期村里发展奠定了基础。

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也为村里的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董勇也正是瞅准了这一时机,承包下了600亩土地,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王文斌说,近几年来,古城镇四村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000亩,大部分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同时95%以上的土地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土地流转加速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进程。

一边实行土地流转,一边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由于东北大豆价格优势不明显,村两委班子就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种植,种植玉米、葵花、烤烟、万寿菊等比较效益较高的作物。对此,王文斌心里装着一本账,他告诉记者,仅2012年,全村种植玉米3500亩、大豆4000亩、葵花500亩、杂粮700亩、烤烟230亩、万寿菊100亩、地栽木耳20万袋,种植结构单一的局面大大改观。

古城四村地处交通要道,为发展物流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从2009年开始,村两委班子就引导村里有经济头脑的村民做起了黑豆、白瓜子等农副产品收购的生意。目前,全村共有农副产品收购业主20余家,农副产品集散地已初具规模。“你可不要小看这20多户收购站哟,它们不仅实现年销售收入达6000余万元,还能解决村里700多劳动力就业呢。”村民杜国振如是说。

经济发展了,村容村貌也在发生着变化,2010年,古城镇四村与市财政局结对共建,规划村庄建设,修建了硬化路面,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2012年,古城镇四村农村经济收入达到674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1550元。”进入新一年,王文斌开始构想古城镇四村的“中国梦”,那就是:“在现在的人均收入基础上再翻两番。”为了尽快实现这一梦想,古城镇四村正在谋划引进项目,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扶持下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把咱们村现在玉米、大豆种植逐步转化成烤烟、白瓜子、红小豆等经济作物上;我们村还要建成一个玉米种子或者是大豆种子的繁育基地。”

王文斌憧憬着:“建成基地之后我们村外出的劳务输出人员大部分都得返回来,因为到时候咱们这儿的劳动力就不够了。”

记者点评 寻找农民增收的不竭源泉

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之一,乃是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经营难以规模化。土地是农民的根,缺少土地就意味着贫困,而林口县古城镇四村通过土地流转、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古城镇四村的经验说明,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仅仅“消灭农民”、将农民吸收进城镇是不够的,还要创造更有效的政策环境,引导农民更好地运用手中的土地经营权利,推进农业升级,使土地资源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和小康致富的不竭源泉。

(责任编辑:李冰冰)

广州龙亿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大名县杨桥镇前海子小学

香港洲天国际注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