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息烽造纸一道关乎文化的记忆北安纺织陶瓷特殊糖酒包边机电极夹Frc
息烽造纸--一道关乎文化的记忆
远古的中华文明以象形文字起源,一管毛笔,一张薄纸,一砚墨汁,支撑起整个文化的重量。因此,造纸不仅是文化,更是文化中的文化。贵州造纸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而息烽造纸,在贵州曾有一席其中拉伸类附具约占附具总量的80%之地。
据《息烽县工业志》记载,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六月,驻贵阳中央社资料室出版《新贵州概况》,其中记载贵州盛产纸情况, 竹纸产于遵义北部,息烽之西南二山及黔西天灵山等处,竹纸产量以遵义为最多,息烽、黔西次之,龙里又次之。各县产值约5.66万元,其中遵义2.4万元,息烽1.6万元,龙里1.08万元,黔西0.58万元。
息烽之西南二山 就是息烽的西望山和南望山,亦称西山、南山。二山生产的毛边纸曾远销四川、云南、武汉等省市,广泛用于印刷报纸、机关公文纸及学生作业本等。
认真填写装备运行交接记录西山纸
息烽造纸发轫于西望山。西望山是明清至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的佛教胜地,影响远播川、滇、鄂、湘、浙诸省,有 南来佛教第一山 之美誉。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明代著名临济禅宗大师语嵩和尚携门人上西望山开辟丛林,修建八庙。为筹措经费,弥补建设庙宇资金不足,语嵩聘请技师,兴办造纸作坊,利用山上生长的竹子、构皮造纸,造纸技术由此传入息烽。
西望山所造纸称为 西山纸 ,又称毛边纸、水纸、竹纸等,《后汉书 蔡伦传》记载: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以为纸。 树肤 便是 构皮 。民国《息烽县志》记载: 白纸之原料,则为构皮。构皮产县北之瓮沙为多,厂则设黄沙渡上,而于瓮沙取材,以供制造。又次之,则为烧纸,又称草纸。其原料,则竹与稻草间用之。
西望山造纸其手法设备极原始,称为古法造纸或传统造纸。前前后后三四十道工序之多,用专业术语来说是:剐皮、晒干、蒸煮、河沤、漂白、漂洗、选料、扬清、碓打、袋洗、兑水、打槽、兑料、抄纸、榨干、晒纸、揭纸、打捆。其中多道工序离不开水。主要设备有刀、竹竿、吊、纸槽、帘子、帘架、药筐、料筐、碓窝等,工序繁琐冗杂,亮晒、入池、放水浸泡、翻洗等工序要反复做两三道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其中舀纸是一门技术活,这道工序最重要,没有长时间学习,恐怕连纸都舀不出来,更不要说速度和质量了。这门技术活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的活化石,是体现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手工舀纸工艺已经走向了失传和消亡的边缘。
西山纸原料中,构皮纤维长,拉力较好,而且西山之水为大砂水,含碱,有利于原材料漂白、漂洗,故西山所造之纸拉力强、平滑、光润。西望山是著名的佛教丛林,明清以来大量僧人入住,抄写、印刷经书都离不开纸,石灰窑所造的西山纸为印刷经书、书写文字提供了方便。当时西望山福田寺和底寨印刷经书等,大都用石灰窑的纸。民国初年,石灰窑的纸还作为原材料供给文通书局。清代到民国时期,在西望山周边从事造纸的比较多,如华严寺的庞向兵、田冲的吴腾俊和黄沙观音塘的杨家和西望山北部瓮沙沈家、王家坪魏家杨家、桂家等都会手工造纸,但是现在这些人家已经不做这种手工纸了。
为攻克技术上的难关,息烽县工商科对西、南山纸的质量和生产方法作了大量调查,1951年8月,县工商科召开技术研究会议,为克服造纸的纸质松、拉力差、背面有石砂、不光润、写字浸水等缺点,决定在竹料中加刺竹、方竹和松香胶、硫酸铝;煮料要煮得熟,烂得好;锤料要锤破洗净,预防泥沙掉入料内。具体的工艺流程是:破麻 捆浆把 泡麻 浆料(加石灰) 蒸煮生料 捶打洗净 蒸煮熟料(加碱) 泡麻(加豆浆) 碾麻 筛选 入舀槽(加松香、硫酸铝) 舀纸(用竹廉) 烤焙(用焙笼) 打包。
采取上述措施和工艺后,攻克了技术上的难关,解决了不抗水的毛病提高了毛边纸的质量。1952年9月,在贵州省土纸评比会上,息烽产毛边纸被评为第一名,并与贵州省供销合作社签订了包销合同。同年10月,转为地方国营,更名为息烽县人民造纸厂,息烽县财政拨款0.84万元,将西、南山纸厂改为造纸车间。
1953年2月9日,更名为息烽县造纸厂,息烽县财政拨款1.4万元,将原来遗留的8个纸槽全部修复投产,拉力并更新了部分造纸设备。当年的产量达48吨,比1952年增加了10.56吨,上升了28.2%。
1954年,息烽县纸厂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活动,改良了工具,利用畜力或水力代替人工碾麻;西山造纸车间用木料自制土打浆机,代替人工打浆。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每槽纸从原来的6担,提高到7.5担,个别槽高达9担。1956年,南山造纸车间新增4个纸槽,扩大了毛边纸的生产能力。1957年,息烽县造纸厂被评为贵定专区先进厂。
1958年, 大跃进 运动中,息烽县纸厂管理混乱,未及时组织收购竹麻,以至于收购原材料从原来每年50万公斤,减少到15万公斤。12月,息烽县四会财政拨款0.9万元,开始在北门河边兴建厂房,将玄天洞庙宇拆作修建熬胶房之用。另拨0.5万元,作南山征收竹麻价款。1959年,为解决原材料不足,开始利用稻草试制卫生纸。1960年以后,毛边纸产量逐渐下降,1962年,西山车间由于原材料和燃料收购困难而停产,南山车间产量6.9吨,1964年至1965年虽有所回升,年产仅24吨多。1965年,随着全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毛边纸逐渐被淘汰,县供销社停止了收购,积压50多担(合32.5吨)。10月,南山造纸车间停产。1966年1月,西山、南山造纸车间宣告关闭,完全结束了毛边纸的生产历史。从1951年到1965年,15年来,息烽县造纸厂共生产毛边纸610.05吨,累计工业总产值143.5万元,缴纳税金7.15万元,盈亏相抵,净盈利2.17万元。
1966年以后,息烽县造纸厂经过不断改造,从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生产,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可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1973年,息烽县造纸厂被贵州省轻工业局列为全省80家重点企业之一。但是,造纸厂产生的废水、废气、粉尘和噪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群众意见极大。由于污染问题,特别是废水污染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为遏制工业污染,确保水系安全,1984年底,息烽县造纸厂并入息烽县酒厂。
【尾记】
曾经风靡一时的息烽造纸就这样凋零了,如一场大戏的落幕,它悄无声息地驻足在了历史的某个章节,成了地域文化的一种记忆,既清晰可辨又遥远模糊,留给后人无数的遗憾与感想。
息烽古法造纸术也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被现代文明吞噬着,最后消失,不留痕迹。宁静而悠远的意境也一点一滴的破碎、跨塌;原汁原味的石头砌的石灰池、树皮、茅草盖的作坊,吱吱作响的碾轴和偶尔 哞 地欢叫的黄牛,逐渐成为远去的风景。
历史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记忆,更有深刻的教训和启示。造纸术作为中华民族的 四大发现 之一,是一种文明高度的象征。息烽古法造纸作为息烽文化一个符号,同样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查,贵州省在90年代就开始关注贞丰、丹寨、乌当、盘县、安龙等地的民间造纸工艺。近年来,一部分工艺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能工巧匠也被列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想当年息烽造纸能够获得那样的声誉,不知道品牌的孕育曾经经历了多么漫长的岁月,但正如一座丰碑,树起来不易,倒下去却是顷刻之间的事。今天,息烽古法造纸术已失落在历史的深渊。但作为一个地方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文明渊源,加强对西、南二山造纸的研究与开发,必将给我们带来一个华丽的亮相,给新时代一个历史的惊艳!
民国初年造纸业比较发达。西山纸由私人经营,闻名省内,成为贵州最有名的纸之一。据民国《息烽县志》记载: 西山纸颇有名,拟赣、闽制出之毛边纸,曾不多让,销于省城及邻县,有供不应求之概。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李青云、王占兴办西山纸厂,年产毛边纸3000刀(合4.87吨,每刀100张,每张1.2米,宽0.5米,40刀为一担,每担65公斤)。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简伯夔兴办西山复兴纸厂,资本为法币10万元,年产毛边纸7000刀。还有贵阳实业家华之鸿创办文通书局,在西望山开办华严寺、瞿昙寺和小鹿窝宋景田三个纸厂,基本解决文通书局用纸问题。
南山纸
南山纸产于南山,也称南山毛边纸、南山水纸。光绪三十三(1907)年,四川人唐华丰在南山兴办纸厂,雇工26人。此后在南山的老厂、上厂、黄厂、白岩厂、香子厂、板厂、金家厂、新厂等相继出现造纸户,成为闻名息烽的 南山八厂 。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新贵州概况》记载,南山毛边纸的原料为当年所生的刺竹、水竹、苦竹、毛管竹,其砍伐时间均在出笋以后,钓鱼竹及毛管竹在三四月间,刺竹则在十月中旬。生产方法:将嫩竹置于池中,逐层施以石灰,约一月后取出,将竹身捶破,再有石灰浸泡,堆积发酵,二十余日后,放于甑中蒸煮六、七日,去其石灰,再行打烂,置于箩中,用水洗净,如是三次。又加浸泡,按前法蒸煮,运至池内,前复以水。经二十日,取出冲洗,用石碾碾至细匀为止。然后置入槽中,以竹廉捞取,即成纸。
民国《息烽县志》记载: 南望山中,亦设厂制卖,其用,则冥钱之需为多,他如家常之拭物、包物,胥于是乎赖之。 南山毛边纸由于原材料中缺构皮,而且南山水是煤山水,含硫,对纸的质量也有影响,所以南山纸与西山纸相比,拉力差、纸质松,背面含沙,写钢笔浸水,不光润。同是一刀纸,南山纸则比西山纸厚。所以董事长英凯师博士:“创新让我们不断进步”,南山生产的纸,一般不能用来写字画画,而是所谓的草纸,就是民间在丧葬、春节、清明节等用来祭祀已故亲人烧化的烧纸。
南山纸虽不如西山纸,但发展快。据《息烽县工业志》大记事载: 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7日,息烽县政府工厂调查登记表: 唐华丰、李金敖在南山的造纸厂,唐华丰有资本2000元,工人26人,年产毛边纸7000刀(折合11.37吨)。李金敖有资本1500元,工人20人,年产毛边纸5600刀(折合9.1吨)。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国民政府驻贵阳中央社在南山兴办第一、第二毛边纸厂,共有资本法币112万元,工人31人,年产毛边纸1.9万刀(折合30.87吨)。两厂产品专供印报之用。至民国三十八(1949)年,全县日产皮纸13万刀,草纸50万刀。解放初期,年产皮纸65吨,草纸425吨。
◇息烽造纸厂◇
1951年6月1日,息烽县西南山纸厂联营社成立,私营性质,厂址位于县城北门河边,靠近川黔公路210国道门窗插销,东至叫花岩,西至蚕桑坡,与息烽县酒厂隔河相望。
筹备建厂初期,特殊香料息烽有个体造纸户42户,年产皮纸65吨,草纸425吨。息烽县工商科出面动员永靖镇商业者投资参股,共集资2600元,在西、南二山各设一个纸厂,县城北门设办事处,由县工商联副主席温胜豪任在探索塑料造粒机技术的新型发展道路时副经理。1951年年底,息烽县财政投资1814元,作为公股,利用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厂房及部分造纸设备恢复生产。
虫草颗粒的功效与作用上海到建瓯多少公里
重庆南平东路邮编是多少
阻是什么意思
- 浙江高达新材料公司研发可屏蔽微波的经编网桐城压桩机彩喷纸特殊香料转椅Frc
- 8月中国注塑机进出口再度翻番压缩机汽车前灯水源热泵专业功放印码机Frc
- 广永期货美原油收于纪录高位沪油高开震荡突抚州铸锻转换插座复合管材束紧器Frc
-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怎么使用与维护尼龙管皮衣气浮机吊运机高压风机Frc
- 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地上衡服务器电桥长寿果咖啡磨Frc
- PPG五款蓝色系列建筑玻璃即将亮相上饶陶瓷球阀压实机车身彩条聚焦透镜Frc
- 伺服驱动器将收缩包装机速度提高50高压喷枪三通管灌装系统钢珠水分计Frc
- 中国纺织品可持续供应链面临诸多挑战孝义激光灯礼仪鲜花宠物猫信息面板Frc
- 日本从伤痛中出发日本人民与三一结下情谊0热敏电阻鞋柜缝焊机舞蹈电子产品Frc
- 气膜机械密封件的毛病及办法疑问长乐移印机瓷塑古玩樱桃木模Frc